近期在學習JAVA的課程中,聽到老師分享過去在職場上的"小朋友吵架",台下的我感同身受的會心一笑,在過去這些年也曾經歷過這樣的"小朋友吵架"。
A:這不是你該想到的嗎?
B:你需求上又沒有說?
cjksorutml;dsjf
相信這樣的場景應該不陌生……正是,工程師跟專案的例常對話。這樣的日常甚至還開發成line 貼圖商品,提供交流工程師與PM的交流 XD。
有合作經驗的靠默契(又稱通靈),沒合作經驗的,總得經過碰撞。後果就會很兩極....
為了避免"我說的很清楚,你聽的很模糊"之負面效果產生,於是文字化的書面資料就此誕生,也就是稱為"規格書"的文件。
但是規格書到底該寫些什麼呢?
回顧過去的開發經驗,整理出來的幾點歸納:
原來一份規格書需要包含這麼多的項目,視覺流程圖:有畫面、有流程、有規則。資料庫的規劃,
有各種資料及資料交換、呈現邏輯。
規格書沒有一定的標準,但是要能傳遞與系統有關之人員所需之知曉的部分。
介面、畫面流程明確最最重要,因此條目綱要分明、畫面簡潔有條理,一致性排版,增加閱讀易懂性。BUT 筆者接觸過的工程師其實不喜歡"閱讀",寧願看圖,透過UML就是一種跟RD對話最好的重點精華。
好比:
上述最後一點也是筆者進修JAVA語言的主因….
綱要條目分明,善用圖解,表達功能需求,將因果關係列出來,如此一來在雙方溝通認知上,不至於瞎子摸象,想像認知偏差導致打掉重練,勞心勞力還烏煙瘴氣。
規格書的重要性也是保障雙方權益,避免各說各話喔~